屡损行管的“隐形杀手”

2017-05-16 19:26:44  阅读 334 次 评论 0 条
摘要:

关于行管损坏的原因,《电子报》曾有许多文章进行过较为全面的理论分析,并总结了宝贵的维修经验。笔者在检修TCL—9625BZH型彩电时,发现了一个屡损行管的“隐形杀手”。 一台TCL—9625BZH型彩电因三无故障

关于行管损坏的原因,《电子报》曾有许多文章进行过较为全面的理论分析,并总结了宝贵的维修经验。笔者在检修TCL—9625BZH型彩电时,发现了一个屡损行管的“隐形杀手”。

      一台TCL—9625BZH型彩电因三无故障送一家修理部维修,更换行管Q421和行管供电、保险电阻R417(1/1W)后恢复正常,但一个月后故障重现。这家修理部凭维修经验,又更换了行管、高压包等元件,彩电恢复正常,没想到一周后该机再次损坏,于是客户送到我处修理。

  笔者检查电路板,前维修则已将行逆程电容、行推动管 、高压包换新,行推动变压器引脚也重新焊讨。经检查,除Q421和R417损坏外.其他未见异常。拆下损坏的行管,开机在140V

输出端长时间监测,该电压稳定,但监测过程中偶尔机内发出轻微的类似打火但又不同于打火的“吱吱”声。因此时行管未装,机内依然发出“吱吱”声,显然声音不是从高压包发出的。由于“吱吱”声只是偶尔出现,所以较难判断故障部位。为查明原因,决定换上行管试机。笔者的想法有两点:一是观察光栅及图像的特征,判断故障部位;二是一旦行管再次击穿。可以通过管温估计出损坏的原因。开机后出现了光栅,伴随“吱吱”声的出现,光栅收缩一下又恢复正常,但不到一分钟,光栅消失。迅速拔掉电源插头,手摸行管不热,测量行管已击穿,R417烧毁。由此判断,行管既不是过压损坏,也不是行激励不足时的过流损坏,而是瞬间过流损坏。拆下损坏的行管,开机测行推动管Q4llC极电压为41V,长时间监测,发现该电压在OV-140V之间摆动并且与“吱吱”声同时出现。测IC20I(TA8759BN)39脚的行激励输出端电压也在OV-4V间摆动,而40脚行振荡电源为9V而且稳定。由此判断故障出在行振荡电路。该机行振荡电路是由IC201内部电路与37脚的外接晶体X202组成(见附图)。X202为503kHZ晶体,它决定着振荡器的核心频率,行频脉冲就是由503kHZ信号经32次分频获得的。怀疑X202不良,拆下测量,其漏电电阻值为15k左右。至此表明,屡损行管的真正原因就是行振晶体不良,而“吱吱”声是行振荡频率不正常发出的。

    晶体损坏后,导致了行频脉冲频率发生变化。假如行脉冲频率过底,脉冲宽度就会增大,就会导致行输出管导通时间增长,电流增大而损坏。为检验行管是否为过流损坏,笔者用2SD2253行管代替2SD1556行管(2SD2253应用于25英寸彩电)试验,当出现“吱吱”声时,行管不再击穿,但是电源电路却进人了保护状态(实际是待机状态),这个状态应该是负载电流增大造成的。

    为进一步查明晶体的损坏程度,小心拆开晶体的塑封外壳,发现内部两个弹性引脚间夹着一个双面金属化的晶体,晶体的中间有一道裂纹,晶体已一分为二。更换晶体后,彩电恢复正常。

屡损行管的“隐形杀手” 第1张

版权声明:本文为转载文章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